随着媒体对“自杀”事件的聚焦和报道,提升了“自杀”的公知度,也激起了人们心中对于“自杀”这一具有强烈心理冲击力事件的好奇、探索和求知。其实自杀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遥远,要么自己有过自杀的念头或试行,要么听说过身边有人尝试自杀或真的离去。据不完全统计,青少年、空巢老人、生活动荡的人、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的人、生活中发生重大变故的人(比如破产、离异、丧失、患病)等容易成为自杀实施的高发人群。
自杀是一种具有隐秘性和策划性的行为,一旦发生将很难挽回,不过在真正实施自杀之前,其实是有预兆的,如果身边的人能够细心留意到,并加以关怀和科学陪伴,那么将会是给自杀者的最后一线生机。
自杀者在实施自杀前的征兆有:
1、性格、情绪发生巨大转变:性格方面比如原来内向的人,突然变得外向,原来话多的人,突然变得话少,反之亦然。总之,感觉这个人变得像不认识了一样;情绪方面表现出长期或者因应激事件突然导致的中重度焦虑、抑郁、惊恐、强迫或狂躁等;
2、在他人看来“恍恍惚惚”,不在状态:比如经常答非所问,做什么都心不在焉,说错话、做错事,哪怕只是一些简单的事情等;
3、有大量退缩行为:比如不上学、不上班,把自己关在家里,作息不规律,大量的抽烟、喝酒,甚至注射毒品,极端的花钱,自伤、自残,失踪等;
4、谈论、查找或书写死亡、生命的意义、自杀等;
5、托人、托物:向亲友托咐对于自己重要的人或物。
如果符合以上特征越多,那么实施自杀的机率就越大。前几天新闻报道的毕节四兄妹自杀事件,其实预兆已经非常明显了,四兄妹的家人也都知道,甚至乡领导还去四兄妹家送东西、送钱,安慰四兄妹,但是仍旧没有阻止悲剧的发生,因为对于真正想要自杀的人而言,一切安慰、鼓励或者物质给予都是对于自杀者的不理解、不接纳。
一旦确认身边的人想要自杀,那么制止自杀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科学陪伴。
1、对于想要自杀者的陪伴是全天候、不离左右、如影随行的陪伴,并给予当事者衣食住行方面的照顾;
2、陪同者在陪伴时需要随时做到很好的倾听:每当当事者想要说话时,陪同者应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活动,转向当事者做倾听的准备,倾听的过程中不打断、不评价当事者的话语,最好的回应是边听边点头,或说我知道了;大多当事者其实是不太愿意说话的,陪同者可以说一些身边发生的事,跟当事人有关的人、事等,帮助当事人建立与外界的连接,切忌对当事人问东问西,尤其是问自杀的原因;
3、在陪同和互动的过程中切忌以下几点:不要劝慰当事人,说人生多么美好,没有过不去的坎等;不要批评、责怪、抱怨、谩骂、质问当事人;也不要哀求当事人,说你不在了,我怎么办等等;所有的这些行为和言语都会伤害到当事人,使当事人觉得内疚、无力,甚至愤怒。
4、专业干预,进行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当想要并打算实施自杀者,经过家里或身边人的有效、科学陪伴,情绪稍微稳定下来以后,需要陪同当事者进行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完成必不可少的专业干预,才能很大程度上预防当事者再次复燃想要自杀的念头和实施自杀的行为。
每一个人在状态好的时候,都能明白生活是多么美好,生命是多么可贵,但是,当一个人跌入人生的低谷,陷入心灵的困境时,整个世界都灰暗了,看不到阳光,感受不到温暖,看不到希望,只有无尽的孤寂、困苦和哀伤。因此,请给身边焦躁的人多一份耐心,给身边心情低落的人多一份微笑与阳光,给身边不会表达和展现自己的人多一份理解与尊重;当然,如果当你心情低落,充满压力和疲倦时,请记得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放松心情,找到适合的方式释放压力,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安康地过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