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

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多措并举推动陕西省金融运行稳中向好

日期:2025-03-13

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多措并举推动陕西省金融运行稳中向好

文章来源:陕西省分行

2025-03-06 17:17:09

 

 

 

2024年,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强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全省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2024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6781亿元,存款规模突破7万亿元大关,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金融总量稳步增长,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一是信贷运行总体平稳,存贷款余额保持平稳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末,全省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830.55亿元,同比增长7.9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1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3614.26亿元,占各项存款余额的六成以上;全年各项存款增加5267.73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8004.19亿元,同比增长7.98%,增速高于全国水平0.38个百分点;全年各项贷款增加4284.2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4535.48亿元,同比增长8.3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0.34个百分点。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2024年末,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153.43亿元,同比增长15.20%。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765.80亿元,同比增长23.7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635.65亿元,同比增长19.13%。绿色贷款余额8229.04亿元,同比增长19.00%。资金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稳固有力,较好满足了实体经济资金需求。

二、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重点领域支持成效显著

2024年,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推动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用好用足各项货币政策工具。落实总行降准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两次累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对全省87家农业银行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实施优惠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超400亿元。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撬动作用,2024年累计向金融机构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11.53%,带动支持涉农、小微(含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和民营企业超18万户,较上年增加4万户,增强了再贷款再贴现支持的普惠性。全面推进“货币政策工具+产业链”工作,累计发放82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现代农业和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放5.14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受灾地区经济主体恢复生产;向全省34家地方法人机构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1.45亿元。发挥利率调控作用,促进融资成本下行。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共0.3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累计分别下降0.35和0.6个百分点,带动贷款利率下降。发挥存款利率联动调整机制作用,引导地方法人机构及时跟随国有银行和主要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传导效率,为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创造有利条件。2024年12月,陕西省金融机构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新发放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54个百分点。

二是推动金融资源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聚集,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方面,梳理科创企业名单4万余家推送银行机构加强融资对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效能充分释放,2024年累计发放清单内技术改造贷款36.36亿元,科技创新贷款10.07亿元;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末,陕西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35%。绿色金融方面,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将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由3家扩大为5家,2021年7月至2024年末,碳减排支持工具在陕西省共发放247亿元。普惠金融方面,持续发挥“行长+链长”机制作用,支持陕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联合省工信厅深入开展“十行千亿惠万企”融资专项行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养老金融方面,推动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地,加强与发改委、工信、民政等部门政策协同,开展政策宣讲,及时向金融机构推送对接清单,目前已发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360万元。

三是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多渠道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对于已发债企业,从多元化债券创新上发力,联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召开“债务融资工具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广宣介会”,培训人次超两百人。对于债券发行后备企业,着力公开市场首次亮相辅导。2024年,陕西省企业累计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971.8亿元,同比增长9.5%。

三、外汇收支形势稳中向好,涉外经济发展活力旺盛

2024年,陕西省外汇收支形势明显好转,全年跨境收支规模由降转增,跨境收支总额543.8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0.71%,扭转了2023年收支规模下降的趋势,第四季度较前三季度回升5个百分点,主要是跨境收入增势明显。全年实现净流入42.6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65.4%,较前三季度提高46.9个百分点。

一是经常项目带动跨境收支净流入规模大幅增长。2024年,陕西省跨境收支实现净流入较上年增长165.4%,净流入规模持续扩大。经常账户净流入52.2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2.46%;资本与金融账户净流出9.57亿美元,较上年净流出规模下降了23.77%。

二是跨境人民币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24年,陕西跨境人民币实现收付金额1149.27亿元,同比增长16.86%,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在全省本外币跨境收付中的占比为28.76%,较上年年末提高3.73个百分点,服务企业数量3011家,同比增长15.99%。

三是货物贸易顺差继续扩大。2024年,陕西省货物贸易实现小幅增长,顺差进一步扩大,货物贸易跨境收支规模395.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8%,在跨境收支中的占比为72.7%,货物贸易实现顺差65.4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0.85%,特别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

四是服务贸易收支双双大幅增长。2024年,全省服务贸易跨境收支规模61.0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1.22%,跨境收入增长40.67%,跨境支出增长24.23%,服务贸易在全省跨境收支中的占比为11.23%,较上年占比上升3.43个百分点。

五是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再上新台阶。2024年,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在全省开展“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突破年”活动,充分发挥政汇银担四方合力,突出对中小微企业的汇率避险支持,全省外汇衍生品远期履约额80.39亿美元,签约套保比率31.14%,再创新高。

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金融管理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推动支付便利化服务升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和人民银行总行关于十七个重点城市支付便利化工作要求,提请省政府印发《陕西省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方案》。重点提升“一站四线”的支付服务水平,即聚焦机场、火车站“第一站”,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购物消费“四条线”,开展“共建支付服务示范区,共促支付便利性”行动,建成8个支付服务示范区,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站等交通枢纽建设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打造境外来陕人员“首站式”支付服务。截至2024年末,全省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达100%,18家重点银行支持外卡取现ATM机8253台,覆盖率达100%,全省6600多个银行网点全部支持外籍人员简易开户服务,适老化支付服务银行网点实现全覆盖。

二是优化现金使用环境建设。加大20元及以下中小面额现金投放力度,依托现金服务网格化管理机制和18个省级部门整治拒收现金协作机制,重点突出老年人群体和出租车行业两个关键点的“零钱包”服务。以西安市为重点和突破,按照“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原则,打造8个现金服务特色示范区,做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2024年累计兑换发放“零钱包”105.21万个,其中出租车行业33.23万个。

三是强化融资主体的征信服务供给。推广完善“秦信融”地方征信平台,共归集581万市场主体1.5亿条信息,累计促成融资2405.68亿元。做好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陕应用,促成86笔融资13.52亿元。中征政采贷成功上线,累计促成融资1.63亿元,推动10家核心企业接入平台,促成线上供应链融资6912万元。全省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累计注册企业12202户,促成融资6552.26亿元。全省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累计登记业务42.1万笔、提供查询126.96万笔。

四是持续做好其他金融管理服务。加强与财税部门协作协同,及时、准确、高效办理跨境跨省异地电子缴税、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退税、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手续费退库等业务,积极参与陕西省统一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改革工作。深入推进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工作,加强与省监委、公检法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有效切断了上游犯罪的经济基础和资金通道。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将继续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释放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红利,做好“五篇大文章”,切实优化金融和外汇管理服务,助力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新篇章作出新的金融贡献。

 

地址: 西安市科技六路1号弘文楼北2段

邮编:710065

联系电话:029-88258512

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