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工作
探索家乡之美,洞察经济之变 | 经济与金融专业优秀寒假作业展示
日期:2025-03-03      

寒假期间,经济管理学院面向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组织策划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以家乡为实践舞台,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经济发展变迁,探讨区域特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实地调研与深入思考,学生不仅能够提升专业素养和调研能力,同时也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


优秀作业展示:

【兴平新章:旧邑蝶变,绘就奋进宏图】

——经济与金融2302杨梦彦

兴平,这座渭水之畔的古城,正以坚定的步伐书写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依托“三航一新”产业布局,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强大助力下,兴平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装备制造转型,与国家创新战略同频共振。商业领域,南街村商贸街升级为智慧商圈,商户联盟重塑消费信任。城乡融合中,西兴高速改扩建、雨污分流等工程全方位改善城市面貌,提升民生品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兴平社火作为民俗文化的璀璨明珠,融入城乡发展,为乡村文化注入活力,为城市文旅增添魅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兴平的每一次蜕变,都是中国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未来,兴平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以民生为根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微信图片_20250303132413.jpg


【廊坊大城:小城巨变,书写发展传奇】

——经济与金融2401 殷梓涵

我出生在河北廊坊的小县城大城,它虽不大,我却见证了它在时代洪流中的蜕变。

曾经,大城交通不便,县内土路砖道狭窄破旧,出行艰难,长途出行更是耗时费力,严重制约发展。住房条件也简陋,多是低矮破旧的土屋砖房,生活品质难保障。传统产业粗放发展,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濒临崩溃,经济结构还很单一。

如今,高速公路、货运铁路相继建成,城内柏油路平坦宽阔,公交网络优化,共享单车随处可见。现代化小区林立,保障性住房稳步推进。政府大力整治环境,淘汰落后产能,生态显著改善。还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城正以昂扬之姿迈向美好未来。


微信图片_202503031324131.jpg


【西安与安康:同频共振,奏响奋进强音】

——经济与金融2301杨子豪

刚驶离西安,高楼大厦林立,现代化的城市景观映入眼帘,交通枢纽处车水马龙,彰显着这座城市作为西北重镇的经济活力。

接近安康时,新建的工厂和工业园区出现在视野中。这些工厂的建筑风格现代,配套设施完善,周围道路宽敞平坦,运输车辆有序进出,体现了安康在工业发展上的积极探索和进步。

到达安康市区,基础设施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道路拓宽了,交通更加顺畅;安康近年来大力发展毛绒玩具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绒玩具主题街区,展示着这座城市的新名片。

从西安到安康的这一路,每一处变化都见证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交通的便利让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信未来这条路线上还会有更多令人欣喜的变化。


微信图片_20250303132414.jpg


【唐山:奋进中的家乡新貌】

——经济与金融2401 晁雅萱

从西安启程归乡唐山,沿途风景如流动的时代画卷。离开西安,高速路旁崭新的物流园区拔地而起,货车穿梭,展现内陆交通与商贸的活力。进入华北平原,风力发电“大风车”林立,清洁能源为发展注入绿色动力。回到唐山,变化令人惊叹。钢铁产业升级,环保设备助力产品迈向高精尖;装备制造业崛起,机器人研发与高端制造园区吸引人才,成为新引擎。就业多元化,居民收入提升,许多乡亲从传统农作转向技术工种。

企业家感慨技术创新压力,政府直面产业转型挑战,但唐山GDP稳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缩影。相信唐山将在时代浪潮中续写辉煌,与祖国共创繁荣未来!


微信图片_20250303132415.jpg


【邯郸蝶变:从古道到经济走廊的崛起】

邯郸道从千年古驿道蜕变为现代经济走廊,折射出家乡经济的崛起。传统工业重镇通过产业转型实现“黑色”到“绿色”的跨越: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成为新引擎,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占GDP比重达28%;传统产业如邯钢集团通过超低排放技术实现绿色升级。

就业结构显著优化,第三产业就业占比从2015年35%升至2022年48%,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6%,电商、文旅等新业态带动就业。返乡青年创业案例凸显机遇增多。

挑战仍存,如传统产业转型压力、人才外流等。邯郸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产业疏解,以“赵文化”打造文旅新名片,并通过“政银企”合作激活中小企业。未来需深化产教融合培育人才,推动氢能等绿色产业规模化,建设数字文旅示范区,助力冀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邯郸的蝶变是国家发展的缩影,个人亦需提升技能、支持绿色创新,共同书写家国共兴的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50303132416.jpg


【南昌:“赣”劲十足!】

——经济与金融2401 帅可悦

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拥有浓厚红色文化底蕴,疫情过后,南昌增添了“旅游城市”的名片,经济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也有些许改变。

位于南昌市中心的老城区中山路,有旅游地标八一起义纪念馆和万寿宫,还有三座大型商场分别坐落十字路口的不同方向,更靠近南昌著名的“小吃一条龙”胜利路和珠宝街;这几大因素的聚集注定中山路繁忙的,所以在此处设置了打卡大屏和标志方便游客拍照打卡留念。

南昌多处街道设置噪声实时监控装置,证明了南昌重视环境经济价值。一方面,可减少噪声污染带来的健康成本、生产效率损失等外部不经济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城市宜居性,吸引人才和投资,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对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积极实践。同时,南昌的绿化设施也正在进一步完善,绿植越来越多,绿色越来越密,代表着城市生态投资增加,能提升环境质量、房产价值,促进旅游等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微信图片_20250303132417.jpg

上一条:经济管理学院“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之一“我想对您说” 下一条:资助·活水 --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惠欣怡

关闭

[友情链接]
OA办公系统 | 西安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 财务综合查询 | 教务管理系统 | 科研管理系统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科技六路1号明德楼A区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58512